【编者按】潮新闻《读端》栏目,邀请专家学者、党政干部、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人士点评新闻报道,虽寥寥数百字,但这些独到的短评,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或换个角度看新闻。我们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,串联成链,供更多人品读。也欢迎大家参与“读端”讨论。
本期嘉宾是LD乐动体育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,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沈月琴。

烈日当头的浙江衢州龙游县夏金村田间地头,出现了许多操着地道东北口音的忙碌身影。他们头戴斗笠、脚踏拖鞋,熟练地开着插秧机,在干活间隙开着诙谐玩笑……这些人是夏金村党支部书记董红专从东北专门请来的“水稻客”,备战该村今年的“双抢”。
“双抢”对年轻一代来说,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词语,但对于从农村出来的父辈来说再熟悉不过。七八月间,抢收早稻、抢种晚稻,抢的就是农时。这是一场每年都会上演,农人和时间赛跑的“速度与激情”。
这些“水稻客”辗转30多个小时、2000公里,从辽宁老家来到衢州,他们将在这里度过24天左右。在他们劳作田间的不远处,“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”的标语特别醒目。在东北“水稻客”们的播种下,许多农田接连冒出了新绿,静静等待十月的收获。如画般的乡村振兴景象,正在浙江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。

LD乐动体育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,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沈月琴:
南北农民错峰跨区域流动,意义非凡,可实现多元共赢和共同富裕,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
第一,利用南北两地农忙错峰,实现跨省的资源优化配置。
南北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存在着不平衡现象,浙江工商业和民营经济发达,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,农忙季节存在着用工难问题,而此时正值北方农闲时节,农村劳动力多,可以利用南北两地农忙错峰,实现跨省的劳动力流动。同时,北方农田规模大,农机使用普遍,掌握专业技能的农机手较多,而浙江地形地貌多元化特征决定了适宜农业机械化的农田规模较小,有专业技能的农机手相对较少。龙游县创新的“北手南调”农机调度模式,实现了跨区域(省)资源的优化配置,必将随着机械强农的深入推进而焕发出活力。
第二,南北流动,实现技术文化多方位有效交流。
伴随着这种南北劳动力流动,技术得以互相交流,为培养农机手和提升农机专业技能提供了重要的平台。并且在共同的短期农事活动和生活中,南北文化和观念得以碰撞、互鉴,他们互相学习、取长补短,实现技术文化多方位的交流。
第三,确保粮食丰收,增加收入,实现多元共赢。
利用农忙错峰缩短农时5至10天,这种适时收割可以实现粮食丰收,确保粮食安全。与此同时,也确保了当地经营主体的收入,提供了北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,提高了他们的收入,真正实现多元共赢。
https://tianmunews.com/news.html?id=2535668